廣式點心,是漢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以嶺南小吃為基礎,廣泛吸取北方各地、包括六大古都的宮廷面點和西式糕餅技藝發展而成。 廣式點心的主要特點是用料精博,品種繁多,款式新穎,口味清新多樣,制作精細,咸甜兼備,能適應四季節令和各方人士的需要。各款點心都講究色澤和諧,造型各異,相映成趣,令人百食不厭。
廣式點心具有廣博的包容性。品種異常繁多,豐富性居全國之首。除了采用各種烹飪手段外,餡料的選擇也非常廣泛,甜咸、葷素、各種食材均有。同時也糅和了西點的一些技巧和特色,在原料上也會選擇某些西點原料,如巧克力、奶油等??诟锌傮w較為清爽。
廣式點心發展至今,至少已有上千個品種。在這些美食之內,最值得推薦的是“四大天王”。
1.蝦餃
蝦餃起源于上世紀20年代后期的廣州河南(現海珠區)五鳳村,該村一涌二岸,當地人在岸邊捕到鮮蝦后剝其肉,再配上豬肉、竹筍,制成餡料,以粉裹而蒸之,其汁液不外流且極鮮美,久而久之,聲名鵲起而風行于市,并引進到茶樓食肆,經不斷改良,形狀由角形改成梳子形,細摺封,每只不少于十二摺,呈彎梳狀,故又有“彎梳餃”之美名。
2.干蒸燒賣
據說,廣州的“燒賣”同北方的“燒麥”系同源品種。最早推出燒賣系列點心的茶樓系惠如樓,由于當時茶樓競爭激烈,惠如樓推出星期美點,為了豐富點心品種,師傅以“燒麥”為藍本,進行精裝化、細碟化改造,從而有了“干蒸燒賣”。干蒸燒賣是用半肥瘦豬肉、蝦仁、云吞皮和雞蛋為主要原料,以生抽、白糖、鹽、雞粉、胡椒粉、生粉、料酒為配料加工制作而成的。
3.蛋撻
早在中世紀英國人就已開始用牛奶、糖、雞蛋以及各種不同的香料,制作類似蛋撻的食品。17世紀蛋撻就已成為了滿漢全席中第六席的一道菜式。早在1920年間,廣州的各大百貨公司為了吸引顧客,每周都會要求百貨公司的廚師設計一款“星期美點”招徠顧客,廣式蛋撻正是在這段時期出現,并逐漸成為廣州茶點的一部分。
蛋撻是一種以蛋漿做成餡料的西式餡餅,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,倒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,然后放入烤爐;烤出的蛋撻外層為松脆之撻皮,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。
4.叉燒包
叉燒包是廣東省具代表性的漢族傳統名點之一,因面皮內包入叉燒肉餡,故名。叉燒包的面皮是用北方常用的發酵面團經過改進而成的。包制時要捏制成雀籠形,因為發酵適當,蒸熟后包子頂部自然開裂,實際上是一種帶有叉燒肉餡的開花饅頭。
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四大經典廣式點心,希望能有一款留住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