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派的廣州人對早茶還是更看重的,從6點開始就營業。而早茶更是慢條斯理的,從6點足足可以喝到中午12點。所以要來喝早茶還是早點起床比較好,不然沒位置的。找到位置坐下來后,點上一壺茶,接下來就是茶點的選擇了。茶點種類很多,每個人喜好不同會有不同的選擇,而小編最喜歡的便是陜西蠔皇叉燒包,這個以個人的順口程度來定。
1.蝦餃
在我心目中可以說蝦餃是作為廣式茶點最經典也是最能體現的代表,一籠好的蝦餃,色香味俱全,澄粉揉的皮必須薄而透,能讓里面的熟透蝦子的紅映出來,而蝦子要剔除了蝦線,用各家不同的佐料(例如筍,胡椒粉,蹄筋等)腌制,在小小的皮里包住兩到三只完整的蝦最好,捏花,然后上籠,在最好的時間上到桌前,打開,接下來就是你享受的時間了。這里我推薦的是福滿樓的蝦餃,一籠三只,每只都有三個蝦子,用胡椒粉和蝦腦調味,皮透而不粘筷子。
2.牛肉丸
全國各地有著各種各樣的牛肉丸口味,有香港的撒尿牛丸,里面是湯餡,咬下去是熱湯,潮汕的精肉丸,很是筋道。但是這里早茶中的牛肉丸又區別于上面兩種,作為一道茶點,用牛肉打至無筋,攪碎所有的肉纖維,加入陳皮碎和香菜碎(這里指氣味香的菜)上勁,再用腐皮包好上籠,成品出來,按個人口味沾淡醬油,入口味道豐富,但是不膩。順便一提,廣式菜中很多會放少許陳皮點味解膩,帶稍微的苦酸味。肉食動物請不要放過它。
3.腸粉
如果不是我偏心給了牛肉丸,腸粉應該是第二位,因為對于廣州人來說,一碟腸粉作為一天的開始最日常不過了。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做法,例如常見的蛋肉腸,就是用機器蒸熟米漿,一鏟,像一座小丘一樣的放在鐵盤里。不同的做法最后呈現出來的樣子也不同,但是幾乎不變的是它薄透而又微韌的口感,和里面包裹物口感的變化。而精致一些的做法是將米漿倒在容器中,置于熱水中,一次燙熟,手工輕疊數次,放入盤中,分段切好,點上魚露醬油即可。腸粉中又推薦蝦腸,趁熱一口,彈牙的白蝦加面皮味道絕對欲罷不能。
4.生滾粥
如果是匆匆忙忙去上班,絕對不會選擇粥作為早餐,地鐵里更適合不吃東西,或者吃面包。但是作為慢悠悠的早茶來說,粥是可以慢慢來吃的。當然,廣式粥不是傳統意義的老火粥,而是先做粥底。將米(有些店會放糯米提升粘稠度和口感)煮至開花,再根據客人點不同的東西,回鍋再煲。就口感上來說,老火粥的口感更加的綿長,而生滾粥口感更突出了食材的鮮味。早茶時刻,一小碗粥,加一兩茶點,即使一個人也很享受。這里推薦的是咸骨粥,當然,蝦粥蟹粥蛇粥都是很美味的,可那些都是可以在其他地方吃到,咸骨是經過了曬制的排骨,肉質緊致,有了臘肉香味,做出的粥也是附有肉香。
5.流沙包
在廣式早茶里包子類的很多,流沙包從獨特的口感和外觀絕對是很容易讓你點上一籠的。
首先是視覺,雞蛋黃在包子類里絕對是非常醒目的,如同白銀中一錠黃金,擺脫了以往面點“白案”的形象,再者是口感,當你夾起流沙包時,請你輕輕的夾起,松軟的皮底下是如同流沙般的奶油和咸蛋黃調制的內陷,一口下去,緩緩流入口中。不得不說,廣式菜中也有很多將甜和咸混合在一起的做法,但是由甜來表現的鮮,由咸來襯托甜味。雖然這里推薦流沙包但是我還是不得不說下,流沙包絕對是很容易膩的一款,記得吃下一個然后喝點茶來清口。
6.蠔皇鳳爪
鳳爪在早茶上至少有七八種做法,可以見在廣式菜品中鳳爪的地位。豆豉鳳爪太常見了,而且不算本地的特色,就不列入點評的范圍了。鳳爪本身是雞爪經過炸制后再次泡發的加工品,因為骨肉基本分離,很方便吃,松軟的肉質很好的吸收湯汁,在不失口感的情況下入味。Xo醬是偏向甜味的,這里推薦的蠔皇鳳爪,則味道與xo醬很像,但是味道因為加入了蠔醬,所以在本身的肉味里多了一味海鮮味,味道更加有深度。
7.陜西蠔皇叉燒包
如果你來了廣州,你說你說你沒吃過叉燒包,那你真的是白來了。叉燒包的造型絕對是包子界的lady gaga,三疊尖山式的造型太過醒目,裂開的尖山中間就是一抹醬紅色的叉燒,味道又是那么的讓人難以忘懷。至少可以說,我見過的大多數的叉燒包都是這個造型,而那種中規中矩的小圓包子造型對于叉燒包反而是異端。再說下口感,《中華小當家》中說過,餃子皮是皮包,在薄的前提下包裹味道,而包子皮是羽絨被,厚又不能失去松軟可口同時要包裹住肉汁,一籠好的叉燒包絕對能將這一點給體現出來,松軟的包子皮包裹多汁的叉燒,甜咸交織的五花肉中的肉汁迸濺出來,發好的面和肉都是越嚼越香的。